一个人有24重人格,你相信吗?

发布时间:2020-08-15 18:05:22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1090

一个人有24重人格,你相信吗?


早些年,有一部很热门的韩剧《杀了我,治愈我》非常流行,讲的是一位有七重人格的人和他的主治医生的爱情故事。

记得当时“七重人格”的不寻常已经让普通人大为震惊和好奇,想不通怎么一个躯体里能容下那么多截然不同的灵魂。

然而,七重人格或许还只是“小巫”。

一本叫做《24个比利》的美国纪实类小说,记叙了一位同样有着多重人格的人,在犯了强奸罪后,因为多重人格的存在,而最终被判无罪释放的故事。

这位叫做“比利”的26岁男性主人公,体内不同人格多达24个,而且男性女性都有。

就好像24个人待在一个房间里,所以这本纪实小说有一个改编电影的名字,叫做《拥挤的房间》,莱昂纳多主演,但据说到现在也没有拍好。

恐怕,就连久已成名的职业演员,想要演出这种24重人格分裂,仍然是一种很大的挑战吧。

人们不禁要问:比利拥有的24重人格,究竟是生来特殊,还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经历过什么常人难以想象的事情?



在虐待中如何活下来:多重人格


比利是家中的第二个孩子,父亲是一名犹太裔的演员,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因为事业低谷无法振作而自杀了。后来母亲带着他和哥哥妹妹嫁给了继父。

继父家暴妈妈,将妈妈的头往门上撞得头破血流,还在比利8、9岁时对比利实施持续多次性虐待,并且威胁比利不能告诉妈妈,否则就把他活埋,甚至有一次真的把他推到坑中,盖上土,差点把他活埋,只给他留一根管子让他呼吸,还从管子口将尿撒在吸管上。

这样的虐待,无论是谁遭受,都是难以承受的可怕。

何况比利还天生敏感,对于痛苦的感受其实比一般人更加强烈。早在母亲嫁给父亲之前,他已经有一些多重人格现象出现。

他的妈妈也是非常情绪化的,在她无法理解孩子的一些行为时,会情绪化暴怒。

在比利的妹妹凯西还小的时候,比利就有一个分裂出来的人格:克莉丝汀,这是一个三岁的小女孩,会去照顾妹妹凯西,会为了逗她开心而在墙上画画。

然而这个行为却触怒了妈妈,妈妈发现了,吼道:别乱画!你这个讨厌的孩子!

此时,“肇事”的克莉丝汀渐渐地从比利身上离开,比利本尊又回到了自己的身体,他茫然看着愤怒的妈妈和墙壁上的画,他记忆中完全没有自己画画的部分,他坚持画是克莉丝汀画的,而妈妈当然不相信,认为他在“撒谎”。

确实,他否认自己做过的事情,好像是个“坏孩子”,但如果不是借着多重人格的防御,他又如何在严酷的早年环境中存活下来呢?

所以,他不得不使用一个防御机制,就是解离。

所谓解离,就是你已经意识不到自己的感觉和存在,甚至记忆。

短暂轻度的解离,每个人都会遇见,比如出神,发呆,就是短暂的解离状态。

但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处于解离的状态当中,则是为了防御过于强烈的痛苦。

很多遭受性侵的人会在受害时感觉不到自己在受害,而是似乎在空中俯瞰这个场景,被性侵的是一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陌生人,

像比利这样长时间受到虐待的儿童,痛苦更是密集到让他难以喘息,所以他不得不分裂出其他替他受苦的一个又一个其他的“人”——克莉丝汀只是其中之一,另外还有叫戴维的小男孩,也是替他受苦的人格,八岁,正是他受到继父性虐待的年纪,听起来又可怖又心痛。

除了自己的痛苦难以承受以外,为了承受母亲被家暴发出尖叫声时,他不得不分裂出一个天生耳聋的4岁儿童人格——肖恩,来防御这部分痛苦。

每一个人格,似乎都是他遭受某一个创伤的标记。

除了儿童期的人格用来承受痛苦之外,比利还分裂出青春期的人格用来释放攻击性,成人期人格显得更加成熟和社会化,用来应对他作为一个26岁的成年人所必须要应对的一切外界事务。

比利要分裂出24个人格来才得以存活,仿佛在无声地告诉我们:他所受的痛苦,远远超出了一个人的心灵所能承载的量。

这种多重人格的状态,是早年遭受过多创伤的人在自我整合过程中陷入混乱和分裂的表现:这些人格看似各司其职,但并不能整合为一个完整的健康的具有良好社会功能的成年人的人格。



应对创伤:不止是多重人格


《24个比利》是冷静客观的纪实风格,并不煽情,但我读到小比利遭受虐待,痛苦而又无助的部分时,读到他分裂出来的那些孩子的人格时,总感觉到格外心痛:

本该是受到呵护和关爱的敏感而娇嫩的孩子啊,是怎样地被暴风骤雨一次又一次无情摧残而求告无门,最后不得不孤独地自己和自己抱团取暖。

这跟我自己的经历有关:在小时候被送到幼儿园时,我受过不少虐待。至今依然清晰记得因为打翻一碗饭被幼儿园阿姨关小黑屋的恐惧和绝望;因为跳舞跳不整齐被老师扇了耳光,踢了一脚;更记不清多少次因为怕被骂不敢请假上厕所而尿湿裤子结果被骂得更厉害……

后来,我经常在幼儿园午睡时,想象出两个人,是两个成年女人,一个裸体,一个穿着军装,她们冲进幼儿园,把虐待我的老师和阿姨统统收拾一遍。

很长一段时间,我就靠着这样的幻想,在并不愉快的幼儿园生活中存活下来。

我曾很奇怪当年为什么自己会想象出这样两个人的形象,直到学了心理学,我才恍然大悟:似乎她们加在一起就是一种原始的攻击性的象征。

靠想象是一种防御,还有很多人,靠遗忘,隔离,否认,压抑,防御掉了很多童年经受的创伤。

当问起他们的时候,有可能他们什么都不记得,甚至很多人跟你说八岁或者十岁以前的事情根本不记得,或者说自己根本没遭受什么不幸,或者讲述起自己不幸时也不动感情,但他们的社会功能和人际关系明显受损,这就极有可能是在用以上的那些方式回避自己曾经经历的痛苦折磨。

与比利的多重人格一样,这一系列回避的方式,能够让人在痛苦中活下去之外,也让痛苦和创伤永远在潜意识中影响着人生的发展。



疗愈创伤:用看见取代回避


在生命幼小无力的时候,我们借助着解离,幻想,隔离,遗忘,回避那生命不可承受之痛苦,急着用最快的方式在表面上抛弃它,换来的是它长时间暗暗的如影随形。

疗愈创伤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历程:在我们急着想要抛弃创伤的时候,应该好好先看看它,它长得什么样子,它从哪里来?它给我们生命带来了什么,它调动了我们怎样的“武器”去战斗,去生存。

这,是疗愈的开始,也是疗愈的本质:

在漫长的对创伤的直面和探索中,渐渐浮现出的,是曾经被遮蔽的更完整,更真实的生命。而那些曾经被创伤抑制住的生命的力量,也将由此被解锁封印,推动人生滚滚向前。

少点内心的冲突,多点精神的自由。




相关推荐

更多>>

排行榜更多>>

相关问答更多>>

  • 男性增大产品

    男性增大产品,真的可以增大增粗吗?答案是...

  • 滴滴响的震动棒

    震动棒不同款式结合了外阴刺激跳蛋、转珠、...

  • 鳄鱼软膏

    当一个女人爱上男人,而如果这个男人有一定...

  • 小型震动棒

    震动棒又名伸缩多功能棒,震动棒仿照抽插动...

  • 伸缩转珠棒

    伸缩转珠棒是什么?用什么功能?伸缩转珠棒...